自从崔健推出了电影处女作《蓝色骨头》,百度百科的词条里就多了一则人名词条——尹昉。他是影片男一号钟华的扮演者。2015年11月23日,在中国文联、中国舞协“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”的支持下,尹昉以他本来的身份——青年舞蹈编导示人,携首部大型作品《斗拱》登台国家大剧院。
2010年,24岁的尹昉还是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一名舞者的时候,正在筹备电影《蓝色骨头》的崔健去看了一次演出。在一众舞者中,崔健独独看中了尹昉。他并不是那种基本功好到吓人的舞者,尹昉跳舞时不拼基本功,而是能展现出自己的想法和态度。
本来,崔健找尹昉是想让他出演影片里的文工团舞蹈演员孙红。但因为一直找不到满意的男一号,崔健决定让尹昉试试钟华的戏。虽然反对、担心的人很多,但崔健一句“我觉得他有无限可能”,还是把尹昉留在了这个角色上。尹昉说:“我不会‘演’,只能把自己完全沉入这个角色中。”最终,他自然而内敛的表演证明了崔健的选择是对的。
本以为在那之后会在更多电影里看到尹昉的身影——他也确实签约了嘉映影业有限公司,可实际上他又忙回舞蹈去了。而且,身份从舞者转为了编舞者。
其实,尹昉上大学时曾认为自己“毕业肯定不会跳舞”。幼年在长沙习舞,11岁考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中央芭蕾舞团代培班,专攻芭蕾,大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,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让他已经不再爱舞蹈。直到2007年,观看了德国现代舞编舞大师皮娜·鲍什在天桥剧场的演出,后来又与雷动天下舞团、沈伟舞团的现代舞舞者接触,他才感觉到,舞者的状态是那么实在、真切,跳舞就是舞者的思考,也是舞者的生活,“我那时候才感到舞蹈是艺术,而不是技艺。”毕业两年后,尹昉才重返舞台,成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的建团舞者。
“我向往远方,可是每每走出去就感到孤独和荒凉,因为没有‘家’做原点,没有‘家’来承载我的理想、责任、情感……”尹昉承认,自己最终走上艺术这条路,与家庭经历有极大关联。
他虽然11岁就离开家乡来北京求学,但家始终是他温暖的依赖。只是,很小的时候他就能感觉到爸爸和妈妈之间并不亲密,他一直担心他们会分开。17岁那年,父母的婚姻岌岌可危。尹昉坚决反对父母离婚,并提出要把家里的房子装修一下。当时还是中专生的他,自己去跑建材、找设计、量尺寸。“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次装修上,我以为房子装好了,家就好了。”装修即将竣工时,他不得不到北京开始大学生活。而父母则在搬回新装修好的房子两个月后,办理了离婚手续。从此,“家”在尹昉心中消失了。
当尹昉越来越频繁地穿梭在各个城市、各个国家之间追求艺术梦想的时候,寻找“家”的渴望也越来越浓烈,并最终促成了他的作品《斗拱》。
在这部作品中,他借用中国传统木建筑中构件表达自己对“家”的理解。能有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,是因为在他心里,家与建筑、与空间是密切相关的。就像小学一年级时家里做了一次装修,把整个家变得漂亮、温馨,让他产生依恋。虽然这是带着强烈个人记忆的创作,可他相信,对家的渴望,对家的思考,能引起许许多多观众的共鸣。
在《斗拱》演出节目册的扉页上有一句题词:献给我的母亲彭月红——尹昉。就在今年5月,尹昉的母亲因病去世。在母子相守的最后时光里,妈妈曾对尹昉说:我希望你有个家,并且为这个家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。
舞台上,那个想家的孩子,一直在努力,为自己,也为母亲。